查看原文
其他

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 ,打造人才发展生态圈!2021年《人才强链·群英领翔》翔安区产学研人才发展论坛成功举办丨观澜财经

日月忞 观澜财经 2022-07-06

◈ 本文约5907字
◈ 阅读约需15分钟
 

为推动翔安区产学研人才融合发展,2021年7月8日,由中共厦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厦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厦门大学翔安校区管委会指导;中共翔安区委组织部、翔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翔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翔安区商务局、翔安团区委、嘉庚创新实验室、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协办;观澜财经承办的“人才强链·群英领翔”翔安区产学研人才发展论坛在翔安区悦华酒店举办。



论坛上,厦门市各大高校的学生代表、企业代表以及各路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为翔安区的产学研融合工作出谋划策,共同推动高校的创新引擎与翔安这片创业热土的深度融合!




 

01.

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发展意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郭三温先生出席论坛并致辞。



作为全市岛外大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力军,翔安区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岛内大提升,岛外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勇当厦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两个增长极。


2018年以来翔安区的GDP增速连续三年领跑全市,市绩效考核评估总分连续三年全市第一。2020年也就是去年翔安区首次入围全国百强新城区、全国工业百强区、GDP等四项指标增幅全市第一。


人才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翔安区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发展意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近年来通过“群英领翔”人才计划,以创新驱动引才聚才,改革机制,选才育才,优化环境,先后引进培育数百名高层次的人才,拔尖人才,双百人才,为抢抓数字经济等新经济攫取契机,为十四五发展培育新动能,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产学研融合是人才发展的重要一环。未来,翔安区政府将进一步通过政、校、企联动,大力推动人才和产业深入融合,促进更多毕业生留翔发展,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将产学研项目落地翔安。

 

02.

“人才强链·群英领翔”翔安区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正式发布


会上,翔安区隆重发布“人才强链 群英领翔”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人才品牌,以产业链打造人才链,以产业群催生人才群。


这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三圈融合的计划:


(1)通过“人才培养+资源整合”,整合厦大翔安校区、文教园区和厦大科技园的资源,构筑高校人才孵化圈;


(2)通过“产业提升+平台共建”,整合数字经济产业园、翔安火炬产业园和翔安工业产业园等资源构筑重点产业集聚圈;


(3)通过“创新发展+服务保障”,整合南部新城CBD、人才房、两场两馆构筑新城发展融合圈;


创新“三圈”融合构成翔安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进一步推动校政企合作以及产学研人才创新发展!



本次“人才强链·群英领翔”翔安区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品牌,由市委组织部处长王鹏、市人社局处长张艺苗、厦大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宇霞、区政府副区长郭三温、区人社局局长陈艺碧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曾海妹上台共同发布,台下嘉宾参与见证。

 

03.

“十”不我待,“职翔”你来!招才引智十大行动计划全面启动

刚刚见证完翔安区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发布的嘉宾们,又再一次为台上的倒计时而激动着……


各嘉宾将手放到启动柱上!在“5 4 3 2 1”的倒数声中,“十”不我待,“职翔”你来——翔安区招才引智十大行动计划正式发布!



市委组织部处长王鹏、市人社局处长张艺苗、厦大翔安校区管委会副主任黄宇霞、区政府副区长郭三温、区人社局局长陈艺碧、厦大科技园总经理张金龙、中技所海丝中心主任张典慧及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助理陈伟平共同参与本次的启动仪式。


制定“十”不我待,“职翔”你来——翔安区招才引智“十大行动”计划,是翔安区政府为贯彻落实与厦门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精神,通过校地共建共享、招才引智、产学研合作、毕业生留翔等多领域开展深层次合作。


“十大行动”计划包括:引才政策推介行动、重点企业进校行动、校园专场招聘行动、社会实践交流行动、实习基地建设行动、专家人才参访行动、柔性引才共建行动、高端人才引育行动、定向招才引智行动和引才大使代言行动。

 

04.

翔安区人才培养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翔安区人才培养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也是本次论坛的重磅环节。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合作共建,翔安区积极推进与嘉庚创新实验室、厦大科技园、中技所海丝中心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与交流、柔性引才指导与交流合作,并在毕业生求职、人才招聘与交流合作等多层次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坚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协同创新、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双方在人才引进培育及服务保障方面的特点与优势,全力推进各类人才引进培育、技术支持、产学研对接,建立全面、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在产学研人才发展生态圈、“十大行动”计划及人才培养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圆满结束后,大会进入主题演讲环节。



 

01.

大学科技园是成果转化最佳的桥梁和平台


第一位演讲嘉宾是厦门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总经理、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主任张典慧。他为我们带来主题演讲《浅析“大学科技园”在创新转化生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建设创新型城市,高等教育必须先行。高校培养人才,促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给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基本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张典慧在演讲过程中回顾了这三四十年来中国企业对待专利技术态度的演变,和国内外知名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史。此外,他还为现场来宾分享了翔安科技园、望海科技园两个项目的落地情况。张典慧认为,高校就是高校,企业就是企业,高校和企业无法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中间需要一些环节,需要一些要素,需要一个生态体系,把高校和企业、产业进行融合起来,就是产教融合的问题。



大学重要任务除了教研之外,还需要培养人才进行产教融合。因此,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就应运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产教融合工作的阵地。大学科技园在产教融合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即把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通过科技园转化给市场。同时,在政府给予的支持下,让大学科技园生态体系实现良性发展,让企业和大学形成良好的互动。

 

02.

成功案例的典型


紧接着,厦门市美亚柏科信息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投融资执行总裁 蔡志评先生为大家带来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主题分享《师生创业,慈乌反哺——美亚柏科产学研融合实践》。



美亚柏科作为岛内科技企业,是厦门大学师生创业成功的典范。随后,美亚柏科加大人才引入,进一步吸纳从厦大毕业的其他高端人才,包括厦大毕业硅谷回来的人才加入创业团队,完成产业自主软件研发公司身份的转变,一路走到了现在行业龙头领先的地位。厦大的师生资源为美亚柏科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力发展动能。现今,美亚柏科有70%的高管是厦大的学生,50%的核心管理层也是厦大的学生,或是在厦大深造过。


除了对人才的“强吸力”,美亚柏科还与厦大合作众多项目,为厦大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产业转化提供服务,也积极参与到厦大科技园的建设,利用自己的产业定位和学生的能力完成高校的创新发展。


美亚柏科具有独特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融合的生态,因此形成良好资源技术优势,成为网络安全行业领先企业。


在真诚分享了美亚柏科在产学研转化落地实践的举措及成果后,蔡志评先生还为在场的嘉宾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未来,厦门大学未来会有超过十个重点学科在翔安,在翔安周边,在各个企业周边,大家该如何利用局部地缘优势,利用厦大的师生以及创业创新的资源,促进企业的发展,更好的达到产学研的融合呢?

 

03.

项目推介


接下来,大会邀请到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助理陈伟平先生,为大家做项目推介。



嘉庚创新实验室是福建首批四家省创新实验室之一,作为由福建省政府批准设立、厦门市政府与厦门大学共同举办的二类事业单位,以国家顶级实验室为目标开展建设。实验室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以攻克“卡脖子”技术、落地产业化成果为己任,布局高效能源存储、低碳能源系统、未来显示技术、石墨烯等先进材料、仪器装备网络、能源政策智库等研发方向。



嘉庚创新实验室以价值提升作为核心,完善研发成果,产业化转移前期培育,并设计适合团队和项目成果转化的商业模式。


紧接着,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副主任林志强先生,也为各位带来了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的项目推介。


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成立于2020年8月,在厦门市政府、厦门大学的指导下,中国技术交易所、厦门市科技局、思明区人民政府、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方共同在厦大科技园思明园区望海园设立的创新服务联合体,旨在深度服务厦门企业,力求打造一个坐落于厦门,服务闽西南,覆盖全省,辐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国际影力的交易中心市场。



中国技术交易所海丝中心将在翔安厦大科技园建设厦门国际技术交易大市场,助力厦门科学城建设,推动厦漳泉国家转移示范基地的工作建设。同时,引进国内外高校院所高新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机构落地翔安、举办系列品牌活动、人才对接、探索国际合作业务。最终将厦门打造成为国际性的创新高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论坛的最后,厦门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副院长李奇渊,爱基因创始人王小波,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与子同袍科技总经理郭诗辉,北京国科兴和投资创始合伙人唐鹏和观澜财经创始人柯岚,围绕政校企联动,产学研人才创造引擎展开一场沙龙对话,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为大家带来新的思考与启发。



以下是【观澜财经】小编就本次沙龙对话中各位嘉宾阐述的观点进行梳理。


Q1.

从各自的角度谈谈产学研融合还存在哪些大家需要关注的问题


郭诗辉做技术的人习惯从技术角度出发。但其实真正一个好的企业,更多可能还是市场需求出发。这两者的思维不一样,这个东西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能不能为市场需求做技术上的优化,这可能会是做技术出身的人去创业或做产学研转化,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思维上的转变。



从高校技术攻关到真正的产业化,我觉得还是有挺长的一段路要走。高校是从0到1的过程,而真正做到产业化基本上是从1到100的过程,这里所需要的能力、资源,很多是超出高校一名普通老师的能力。我们学校成立嘉庚实验室、大学科技园、海丝中心,可以说都是为了帮助高校老师做更好的成果转化,不单纯是人工智能,其他领域也是一样的,可以说是全方位的赋能。


王小波:用一种技术的思维看待市场是有问题的。通过整合市场渠道的资源,再回过头思考需要什么样的方法和技术支撑产品的开发,这样生产出来的东西精准性比较高,也让产学研更加地事半功倍。



李奇渊:我们研究机构作为科学工作者,每年都与众多的学生展开交流,他们的经历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整个产学研的链条里面,创业者的观念改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必须明白技术创新、研究创新和市场需求是存在不同的。在带着自己的成果或带着自己的能力创业的时候必须要理解,所有的东西必须转化成市场认可的价值,必须满足某种程度的市场需求。在这方面,很多青年创业者在做团队转化的时候没有很好地转变观念。



从企业的角度,对于国内中小企业来说,研发成本相对比较高,技术转化是对他们是可望不可及的问题。小企业在创立时有自己的研发投放概念,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努力学习,持续理解创新驱动商业价值的概念。


一个好的产学研合作的体系,不单单是产学研这么大的角色,更多是小的角色,这些小角色能够在小环境里面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健康生态。


唐鹏:作为投资机构,首先,我们重点关注的是以人为本是未来投资项目的核心。我们关注项目的核心成员、企业家的理念,关注对未来企业的规划以及技术背景的深度。第二,我们会关心团队的组织能力,团队未来的和谐度,以及团队的稳定性。第三。我们关心技术的唯一性、被替代性、延展性以及技术的商业成本,如果技术落地在目前商业成本比较高的情况下,我们对它的投资也会相对谨慎。

 


Q2.

为翔安区政府未来在产学研融合方面的工作提供一点思路或意见


郭诗辉:其实现在厦门大学的工科几乎搬到了翔安。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翔安这么多企业,怎么能够把这些老师和学生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呢?我觉得像现在已经有十大政策,当务之急还是要让这些企业、老师、学生都知道这些政策,所以我觉得应该要加大推介的力度,包括线上线下的活动。


另外,从政府的角度说,像计算机这个领域,很多研究生实习都特别喜欢去北上广,比如BAT、美团等大公司。实际上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去省外也有不方便的地方,比如要找宿舍、适应新的环境等。厦门的公司,也有信息化需求,也有算法的需求。翔安区政府是否可以出一些鼓励的政策,比如到翔安本地的企业实习,比如三个月以上是不是可以政府额外给一些实习的补贴,通过实习机会增强学生对于企业的了解,增加黏性,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留下来,这是我的一点小想法。



王小波:我认为要打造一个生态或者数据产业园,应该多些形式的信息交流以加强信息链接。企业可以通过人才交流实现不同模块的组合,各方都有各方的优势,不同领域的人才也是如此。希望翔安政府,可以推出更好更多的形式强化交流的链接,使这样一种融合的生态效果可以真正展现出来。


李奇渊: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第一句话,我想告诉企业,人才的培养要前置化。我们看到明确的趋势,就是一些头部企业越来越重视跟高校之间的合作,而且合作的模式越来越灵活和广泛。


第二句话,对投资人来说,投资人在产学研合作这个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决定性的角色。我希望投资人更多考虑怎么样让年轻人当他们离开校园的时候,可以更有价值,不管是自身认可的价值还是社会认可的价值,还是商业认可的价值,如何将价值赋能在年轻人身上,这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投资。


唐鹏:我们建议当地政府或当地机构,主要关注人才相应的政策,以及人才落地以后各方面的诉求,在这方面有筑巢引凤的工程。政府和机构将前后端的环节解决好了,才能让人才扎根,让人才在这个地方进行长时间的创业、无压力的工作,对于人才的成长会有一定的帮助。


四位嘉宾的分享,不仅为政校企联动产学研人才创新引擎提供既有战略高度又有落地意义的建议,也为产学研的融合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人才强链·群英领翔”翔安产学研人才发展论坛就告一个段落了,但是论坛的“力量”将持续发酵。产学研融合,科研转化创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我们一起砥砺前行,发挥自己的能力,为我们的人才、事业,以及产学研转化做出贡献!






推 荐 阅 读


❂ 百亿美金的SHEIN能否被复制?头部出海投资机构坚果资本约你共话出海机会

❂ 专访诺惟资本:与创业者惺惺相惜,坚持长期主义和利他共赢

❂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人才汇聚翔安的“强磁场”

❂ 董秘谈“IR”:要比研究员懂行情、比董事长懂战略、比CEO懂经营

❂ 聚势新生态,共赢智未来!2021年度美桐贰期基金投资人大会成功举办




同步入驻各大媒体内容号 ●

---内容覆盖百余万读者---


喜欢本文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